讓網路資源成為學生天神的力量! WebQuest 教學法 -

現在的大學生常上網去找資料,但是找對了嗎?使用正確嗎?這是很多老師的疑問。
他們真的只會拷貝,不會思考嗎?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正確的使用呢?
WebQuest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什麼是WebQuest?
WebQuest 中文為網頁主題探究學習,是美國教授 Bernie Dodge 與 Tom March 於 1995 年,發展出的一套以學生為中心之「網路融入教學」活動設計。它主要的目的是老師提供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活動任務,學生必須用網路資源進行探究式學習活動,以完成任務。另一方面,學生也因為老師的任務設計及引導,學會如何搜尋網路資訊、分析整理、及小組的辯論修正中,提升對主題的了解及思考能力。

適用學生與課程 
學生對學科已有基本能力
學生可以進行分組
學科課程目標為提升學生的統整及高層次思考能力
相關的正確資訊可以透過網路搜尋

使用 WebQuest 主題教學的優點
學生可以藉由老師所設定的任務一步步取得正確資訊,免除學生網路亂槍打鳥,不知從何開始
WebQuest教學設計提供了學生具體學習目標,引出的思考將超越死背硬記的學習理解
此學習法強調小組學習, 學生可以藉由與老師及同儕的互動提升對主題的理解

WebQuest的主要教學項目
每個WebQuest課程及網頁一般包含以下六個教學項目:

情境簡介:介紹單元背景與情境(如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),讓學習者了解目標與引起學習動機。
任務工作:WebQuest 的核心部分,以問題解決為導向,具體說明學習者應完成的任務或問題(如寫信給報社主編、辦同樂會),以及最後需呈現的成果。
學習過程: 教師將學生學習過程明確分成許多小步驟,循序漸進引導學習者小組合作完成任務。例如教師可提出簡短建議(角色扮演的工作分配或是注意事項)、任務解決策略(腦力激盪法)以及人際關係建議等。
學習資源:教師提供有助學習者完成任務所需的網路資源清單,或是參考書目、錄影帶及相關領域專家等非網路性資源,幫助學習者專注在主題內容。
學習評量: 明確告知學習者成果評量的準則、要求和條件,著重高層次思考,評量準則可分為小組及個人。
總  結: 教師對任務進行整體回顧,引導學生複習所學,鼓勵學習者將經驗應用於未來其他學科領域。

(修改並引用自崔夢萍、呂敏慧,2005;劉尹婷,2007)


實際教學案例

下面是四個是可能運用在本校課程的 WebQuest 實作案例,老們都可以點下面圖片進入該網頁了解教學活動的設計方式、步驟、及評量方法。這些網頁資料只是比較方便老師參考,其實在設計這些活動都是可以利用elearn平台來完成的,如果老師有興趣,請不要忘了打電話來數位教學組,我們很樂意與老師討論如何設計哦。
此外,我個人喜歡參考他們所設計的評分方式,學生們如果在上台前,可以了解老師的評分方式與準則,對學生做成果的準備是很有幫助的。

圖一、陳瑩純(2009)製作之「在全球金融風暴下,政府機能如何有效運作?」首頁

圖二、王秀鶯(2009)製作之「如何透過海外交換學生來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?」簡介頁面

圖三、孫秀蘭、郭振洋、蘇建鏘、葉綺霞(2009)製作之「波鞋街何去何從?」任務頁面

圖四、張翠珊(2009)製作之「wqi18s-CheungChuiShan-助長賭風」評量頁面

想知道更多WebQuest 的任務活動設計方式?
除了上述 WebQuest 相關研究的實際案例,Dodge(2002)整合所有相關經驗,整理出12種常見的任務形式,可作為教師在任務設計時的參考:

複述任務要求學生蒐集網路資訊,用重述的方式證明確實理解。
編輯任務學生收集資訊,並整理消化彙編為通用格式。
推理任務以謎題或偵探故事,吸引學生求解難題。
新聞任務讓學生化身新聞記者進行採訪並揭露「事實」,撰寫新聞稿。
設計任務要求學習者在限定的條件下,設計產品或規劃行動計畫。
創作產品任務學生扮演美術家、設計師或工程師,創作故事、繪畫等。
建立共識任務提出引起不同價值觀議題,由學生解決分歧或容納觀點。
說服任務學生基於所學提出看法,可使用聽證會、海報、刊物等方式。
自我認識任務讓學生回答關於道德倫理、人生目標、藝術欣賞等問題。
分析任務要求學生找出事物的相似或差異性,並指出這些異同的涵意。
評價任務教師提出項目,讓學習者對其評等,或作出明智的決定。
科學任務學生基於已知背景知識提出假設,並重複驗證假設。


結語
網路資訊愈來愈豐富,但也暗藏危機,讓學生正確的運用網路資源來提升對學科知識的理解,也希望藉由WebQuest的教學法,可以讓老師教學EZ通,學生學習更輕鬆!

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
世新大學 教學卓越中心 敬啟 2010.5.18 (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sp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